兰州理工大学坐落于甘肃省省会兰州市,是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重点建设高校,是“国家大学生创新型实验计划”和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入选高校,是甘肃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备军官选拔培养基地,是东南大学对口支援高校。
学校前身是1919年的甘肃省立工艺学校;1958年,在组建兰州工学院的基础上,将甘肃交通大学并入,定名为甘肃工业大学;1965年,学校划归第一机械工业部,同时将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和北京机械学院的水力机械、化工机械、石油矿场机械和焊接工艺及设备专业成建制全部迁入,并从湖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抽调一批教师来校工作;1998年,转制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院校;2003年,正式更名为兰州理工大学。
学校现有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430亩,校舍建筑面积10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6.99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4.16亿元;图书馆馆藏图书213.63万册,数字资源55000GB。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完善质量保障体系,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学校设有20个学院、1个教学研究部,设有研究生院、温州研究生分院。学校面向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有普通本科生22698人、博士研究生307人,硕士研究生4205人。有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教育部首批示范性网络社区(易班网)试点高校。在2006年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被教育部授予“2009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称号。学校累计培养毕业生约15万人,“神舟八号”副总设计师李卫、“载人深潜英雄”称号获得者、“蛟龙”号潜航员傅文韬是其中的杰出代表。2015年,在解放军四总部组织的、有117所国防生培养地方高校参加的国防生军政素质基础达标考核中,我校国防生以全优的成绩位列第一名。
学校有教职工2309人,其中专任教师1568人,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共享院士3人,“百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柔性引进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3人、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2人,博士生导师130人,教授、副教授等副高级以上职称881人,有“全国先进工作者”、 “全国师德标兵”、“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10人。
学校是我国首批学士、硕士学位授权高校,是甘肃省第一所具有工学博士学位授予权、第一所设置工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高校。经过9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已成为一所工科实力比较雄厚、理科水平不断提高、文科具有一定特色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理工科大学,学科涵盖了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法学、教育学、医学、艺术学、经济学等9个门类。学校有66个本科专业,其中有6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教育部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机械制造及自动化、过程装备工程等2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建筑学等3个专业通过住建部专业认证。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9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有工程硕士(18个授权领域)、工商管理硕士、会计硕士、国际商务硕士、法律硕士、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有2个国家国防特色学科方向。学校有16个省级重点学科,材料科学、冶金工程、水利机械、能源与动力等学科形成了明显优势,其中,工程学学科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 ,材料科学距离前1% ESI的接近度达到93%;冶金工程、动力工程及热物理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分别位列全国高校第11位、26位。
学校大力推进学研产深度融合,主动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在有色金属新材料及先进加工、高端装备及数控加工设备、新能源技术及装备、石油化工流程装备、工业控制及信息技术、土木工程及防灾减灾等研究方向形成了鲜明特色。学校现有“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2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4个、省部级科研机构34个。学校获准建设甘肃省属高校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有色金属先进加工与再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有经国家发改委批准成立的“有色金属合金加工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学校高新技术成果推广中心是首批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大学科技园是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是甘肃省首家拥有“军品三证”的高校。学校承担了包括“973”、“863”在内的多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十二五”期间科研经费达到4.8亿元,入围2015年度中国高校科研经费亿元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立项273项;SCI收录论文在全国高校排名达到140位,EI收录论文在全国高校排名达到71位。
学校与兰州市、酒泉市、白银市、金昌市、温州市等20余个省内外城市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与酒钢公司、金川公司、兰州石化公司、兰石集团等200多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学校积极深化与地方政府、企业的合作,成立了“兰州理工大学——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镍钴金属新材料协同创新中心”、“西北低碳城镇支撑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甘肃省工业经济发展研究院”、“甘肃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研究中心”、“中国国际电子商务培训学院——甘肃省分院”、“兰州理工大学兰州新区产业发展研究院”、“兰州理工大学—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兰理工大学温州泵阀工程研究院”、 “兰州理工大学白银新材料研究院”、“兰州理工大学兰石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学校大力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主动服务“一带一路”战略,与美国、俄罗斯、英国、澳大利亚等40余所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是上海合作组织大学中方项目院校,加入了“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与台湾中正大学、昆山科技大学、静宜大学等签署了校际间的合作交流协议,与上海外国语大学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学校通过国家公派留学项目、西部特别项目、“2+2”、“1+2+1”等交流项目,每年派出200余名师生赴国外学习交流。学校具有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招生资格,有来自34个国家的外国留学生近200人。
学校秉承“奋进求是”的校训,大力弘扬以“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主要内涵的“红柳精神”,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成绩喜人,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文明单位”、 “易班共建示范高校”等荣誉。
“十三五”时期,学校将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努力在2019年建校百年之际,把学校建设成为具有一流工科、坚实理科、特色文科的国内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兰州理工大学2017年面向海内外诚聘82名博士人才,现将人才引进的有关工作安排如下:
一、应聘人员基本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享有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
2.遵守宪法和法律,品行良好;
3.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和相应的专业知识、业务能力;
4.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5.往届毕业生年龄为1977年1月1日以后出生,应届毕业生年龄不限;
6.具备岗位要求的其他条件。
兰州理工大学2017年博士人才引进计划一览表
申报学院 |
岗位代码 |
所学专业 |
专业方向 |
具体 岗位 |
学历 要求 |
拟引进人数 |
联系方式 |
国家重点实验室 |
201097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镍钴材料加工、镍钴能源材料;金属半固态成形或凝固成形数值模拟及模具设计;异种金属的连接 |
专职科研 |
博士研究生 |
7 |
副主任:丁雨田 0931-2976682 dingyutian @126.com |
201098 |
冶金工程 |
有色金属渣的再利用、废旧电池、电子产品有价元素的回收 |
专职科研 |
博士研究生 |
3 |
机电 学院 |
201099 |
机械制造及其 自动化 |
|
专任教师 |
博士研究生 |
3 |
院长:龚 俊 0931-2758280 gongjjdxy @sohu.com 书记:张 君 0931-2973559 zhangjun@lut.cn |
201100 |
机械设计及理论 |
|
专任教师 |
博士研究生 |
2 |
201101 |
机械电子工程 |
|
专任教师 |
博士研究生 |
1 |
201102 |
纺织工程 |
|
专任教师 |
博士研究生 |
1 |
201103 |
工业工程 |
|
专任教师 |
博士研究生 |
1 |
201104 |
车辆工程 |
|
专任教师 |
博士研究生 |
1 |
石化 学院 |
201105 |
化工过程机械 |
|
专任教师 |
博士研究生 |
1 |
院长:杨保平 0931-7823105 yangbaoping 2004@163.com 书记:隽惠玲 0931-7823106 suanhl@lut.cn |
201106 |
制冷及低温工程 |
|
专任教师 |
博士研究生 |
1 |
201107 |
安全科学与工程 |
压力容器或化工方向 |
专任教师 |
博士研究生 |
1 |
201108 |
化学工程 |
|
专任教师 |
博士研究生 |
1 |
201109 |
化学工艺 |
|
专任教师 |
博士研究生 |
1 |
201110 |
环境工程 |
固废、大气污染控制方向优先 |
专任教师 |
博士研究生 |
1 |
能动 学院 |
201111 |
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 |
|
专任教师 |
博士研究生 |
3 |
院长:冀 宏 0931-2976774 jihong@lut.cn 书记:王继红 0931-2975018 jwk@lut.cn |
201112 |
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 |
|
专任教师 |
博士研究生 |
2 |
201113 |
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工结构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
|
专任教师 |
博士研究生 |
2 |
201101 |
机械电子工程 |
|
专任教师 |
博士研究生 |
2 |
电信 学院 |
201114 |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
|
专任教师 |
博士研究生 |
3 |
院长:张爱华 0931-2973519 lutzhangah @163.com 书记:杨新华 0931-2976096 yangxhem @163.com |
201115 |
无线电物理 |
|
专任教师 |
博士研究生 |
2 |
201116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
专任教师 |
博士研究生 |
2 |
201117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
专任教师 |
博士研究生 |
1 |
土木 学院 |
201118 |
结构工程 |
土木工程材料或防灾减灾方向 |
专任教师 |
博士研究生 |
1 |
院长:周 勇 0931-2973786 gsutzhouy @163.com 书记:吴学楷 0931-2973785 wuxuekai1971 @163.com |
201119 |
岩土工程 |
岩石力学与工程或地下建筑结构工程 |
专任教师 |
博士研究生 |
2 |
201120 |
桥梁与隧道工程 |
隧道工程方向 |
专任教师 |
博士研究生 |
1 |
201121 |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
供热供然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
专任教师 |
博士研究生 |
1 |
201122 |
市政工程 |
水污染控制 |
专任教师 |
博士研究生 |
1 |
201123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工程管理、工程造价、项目管理方向均可 |
专任教师 |
博士研究生 |
2 |
201124 |
大地测量与测量工程/遥感科学技术 |
大地测量或测绘工程 |
专任教师 |
博士研究生 |
2 |
计通 学院 |
201125 |
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 |
|
专任教师 |
博士研究生 |
4 |
书记:马霖 0931-2976018 malin@lut.cn |
201126 |
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 |
|
专任教师 |
博士研究生 |
2 |
经管 学院 |
201127 |
会计学 |
|
专任教师 |
博士研究生 |
2 |
院长:张清辉 0931-2973906 zhangqh@lut.cn 书记:何卫平 0931-2973906 hewp@lut.cn |
201123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
专任教师 |
博士研究生 |
1 |
201128 |
金融学 |
|
专任教师 |
博士研究生 |
2 |
理学院 |
201129 |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
振动、控制和动力学方向均可 |
专任教师 |
博士研究生 |
1 |
院长:欧志英 0931-2973787 zhiyingou @163.com 书记:滕怀荣 0931-2973814 tenghr@lut.cn |
201130 |
理论物理 |
软物质,复杂系统计算和控制方向均可 |
专任教师 |
博士研究生 |
1 |
201131 |
应用数学/计算数学 |
计算机模拟和信息处理/工程问题的数学建模和计算 |
专任教师 |
博士研究生 |
1 |
设计艺术 学院 |
201132 |
艺术学理论 |
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方向均可 |
专任教师 |
博士研究生 |
1 |
院长:苏建宁 0931-2976006 sujn@lut.cn |
201133 |
建筑学
|
建筑设计、城乡规划、 建筑技术方向均可 |
专任教师 |
博士研究生 |
2 |
201134 |
设计艺术学 |
工业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方向均可 |
专任教师 |
博士研究生 |
1 |
马克思主 义学院 |
201135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
专任教师 |
博士研究生 |
3 |
副院长:饶旭鹏 0931-2976073 raoxupeng @126.com 书记:张军成 0931-2976030 zhjch@lut.cn |
生命学院 |
201136 |
药剂学/药理学 |
|
专任教师 |
博士研究生 |
2 |
院长:尹建军 0931-2973924 yinjj_1962 @163.com 书记:裴毓良 0931-2976060 peiyuliang @lut.cn |
外语 学院 |
201137 |
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均为英语,翻译方向或文学方向 |
专任教师 |
博士研究生 |
2 |
院长:任育新 0931-2973505 carlryx@126.com 书记:赵生吉 0931-2973591 zhaosj@lut.cn |
201138 |
俄语语言文学 |
翻译方向或语言学方向 |
专任教师 |
博士研究生 |
1 |
文学院 |
201139 |
中国语言文学 |
|
专任教师 |
博士研究生 |
1 |
院长:杨晓霭 0931-2976622 susanyxa @126.com 书记:任 鹏 0931-2976772 renpeng@lut.cn |
201140 |
汉语言文字学 |
|
专任教师 |
博士研究生 |
2 |
法学院 |
201141 |
知识产权法 |
|
专任教师 |
博士研究生 |
1 |
院长:吕志祥 0931-2976062 1024739495 @qq.com 书记:田波 0931-2976071 554944186 @qq.com |
资格复审地点:兰州市七里河区兰工坪路287号兰理工8号楼207室
联系人:王老师、 刘老师
电话:0931-2973619
报名邮箱:gdrsc8207@163.com、lut_rsc@126.com
简历标题:中国博士招聘网+毕业学校+专业+应聘岗位代码
注:请应聘者投递至相应招聘邮箱后,再统一投递至人事处邮箱。 二、报名及资格审查
1.本次博士研究生报名及资格审查均由学校负责。应聘者通过兰州理工大学网站( www.lut.cn)中“人才引进”-“最新消息”专区浏览选择岗位,下载并填写《甘肃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报名登记表》。将已填写完整的登记表以“报考岗位代码+最高学历毕业院校+姓名+ 中国博士招聘网”命名,发至gdrsc8207@163.com、lut_rsc@126.com邮箱中,工作人员会在收到邮件后的两个工作日内进行回复。
2.学校公开招聘领导小组办公室通过网络初审报名者资格,并在收到邮件后的两个工作日内进行回复,符合相应岗位基本条件者,报名资格审查通过。
3.现场确认。
(1)现场确认地点:学校公开招聘领导小组办公室(校本部八号楼人事处207室)。
(2)现场确认需要材料:①本人身份证及复印件一份,一寸彩色照片3张,本人签字确认的《诚信承诺书》,纸质版《甘肃省事业单位公开考核招聘人员报名登记表》一式两份;②各类证书原件及复印件一份(包括本科、硕士、博士毕业证和学位证、执业资格证书等),应届博士毕业生凭所在院校证明报名,并确保应届毕业生毕业证信息于2017年9月30日以前能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上查到;③有工作单位的应聘人员须按人事管理权限出具所在单位同意应聘报考的证明;④提交《兰州理工大学博士应聘人员政治思想情况审查表》原件。(提示:请将《就业协议书》一并携带,学校将与拟聘人员签订该协议) 学校公开招聘领导小组办公室对现场确认人员填报的信息进行复审,对信息真实、符合报名条件的人员,由学校2017年公开招聘工作领导办公室发放准考证,应聘人员凭准考证参加考核。
(3)对于不符合应聘条件、虚报瞒报应聘材料、不能按时进行复审的应聘人员,取消其应聘资格。
三、考核与考察
根据应聘博士本人现场确认的时间,参加于第二日组织的面试考核,该项工作由学院公开招聘领导小组组织实施。考核可根据不同招聘岗位的需要,采取试讲、答辩和实践操作等方式进行,要求对应聘人员学术背景、学术报告、科研项目汇报、实验室操作和适应工作能力等考核指标进行量化细化、打分评判。 考察采取调阅档案、个别谈话、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应聘人员政治素质及德、能、勤、绩、学等情况进行全面考察。对有工作经历者须到其原单位考察。对国外留学人员,要与相关部门协调,考察其在国外期间的工作、学习、生活等相关情况。
四、体检及聘用
1.确定体检名单。学校按照招聘计划以考核成绩由高分到低分的顺序等额确定体检名单。
2.学校公开招聘领导工作小组办公室统一组织拟录用人员到人社厅指定的医院进行体检,体检标
准参照《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国人部发[2005]1号)、《公务员录用体检操作手册》(国人厅发[2007]25号)和《关于修订<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及<公务员录用体检操作手册(试行)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19号)文件执行。体检当日请携带《就业协议书》交学校人事处工作人员。
3.确定拟聘人员。学校根据考核、考察和体检结果,确定拟聘人员,与拟聘人员签订《就业协议书》。体检、考察不合格的不予录用。
4.公示。学校将确定的拟聘人员名单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并在规定的网站上公示,同时在学校网页上公示,公示期为7天。
5.聘用。学校将公示无异议的拟聘人员上报甘肃省教育厅、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审批,对经批准的招聘人员,按照岗位设置管理的有关规定确定岗位等级、签订聘用合同、兑现相应待遇,并按规定办理档案、户籍迁转等相关手续。
五、人才引进待遇
1.学校对引进博士按照其学术成果提供相应工作启动经费。
(1)第一层次引进的博士,学校提供工作启动经费20万元。
(2)第二层次引进的博士,学校提供工作启动经费15万元。
(3)第三层次引进的博士,学校提供工作启动经费10万元。
(4)第四层次引进的博士,学校提供工作启动经费5万元。
2.对引进的博士人员按照校内价格提供90平米以上房源(房价约为2650—2850元一平米),按照博士人才引进层次,第一、二、三层次的博士给予安家费15万元,第四层次博士给予安家费8万元。
3.年薪不低于10万元,配偶符合学校招聘岗位要求的,可按公开招考方式引进,或符合省人社厅人员调动相关政策,可办理工作调动。
4.解决子女入学、入园等问题。学校有幼儿园、附小和附中,幼儿园为兰州市示范性幼儿园,附属中学中考成绩位列兰州市前三名。
5.其他符合我校师资需要,业绩成果极为突出的优秀博士可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兑现引进待遇。
六、联系方式
人事处邮箱:gdrsc8207@163.com、lut_rsc@126.com
简历标题: 中国博士招聘网+毕业学校+专业+应聘岗位代码
通信地址:兰州市七里河区兰工坪287号兰州理工大学人事处 邮编:730050
联系电话:王老师 刘老师 0931-2973619 传真:0931-2973524
微信公众账号:lzlgdxrsc,也可扫描以下二维码添加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