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会信息
1.指导单位:
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2.主办:上海电力大学
3.时间:2025年11月上旬
2025年上海电力大学第五届国际青年学者论坛将于2025年11月上旬举办,论坛将围绕新型电力系统、人工智能等主题展开学术研讨,主会场设置在上海电力大学临港校区,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临港新片区。论坛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包括主论坛学术报告、学术研讨、各学科分论坛交流等环节,旨在汇聚一批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围绕学术热点和前沿问题展开研讨,推进学术创新与交流合作,着力构建更符合国家战略和行业需求的学科体系,朝着能源电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一流大学建设目标快速前进。
二、学校简介
上海电力大学是中央与上海市共建、以上海市管理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校缘电而生,倚电而立,随电而进,历经发展更迭,始终坚守初心,致力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和电力工业发展的需要,被誉为"电力工程师"的摇篮。

学校屹立于浦江之滨、滴水湖畔,目前有杨浦、临港两个校区,设有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具有多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上海市级一流本科专业、教育部/上海市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有多个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一流学科、重点学科,并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综合性教学平台。学校拥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上海能源电力科创中心等多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其中海上风电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更是突破了近海风电建设、运维、产业推广多项卡脖子难题,实现了我国海上风电跨越式发展。一路走来,我们见证了新中国能源电力工业的发展成就,也谱写出一部艰苦创业、探索奋进的光荣办学史,现已发展成为主干学科能源电力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学校。
新世纪以来,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广纳英才,聚贤汇智,拥有院士、国家杰青、教育部优秀人才、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术/技术带头人等各类国家级和省部级高层次人才,并打造了一支以博导、硕导、教授为核心,以青年博士教师为骨干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乘风破浪启新程,砥砺奋进谱华章,为促进学校跨越式发展,现诚挚邀请全球优秀青年才俊齐聚一堂,共话前言学术,共谋创新发展!
三、学科方向
1.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
方向:清洁低碳安全发电、新能源与综合能源、海上风电、储能技术、设备安全与智能运维等
2.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专业:材料类、化学化工类,新能源类专业等
方向:氢(氨醇)制备与转换材料与技术、储能材料与技术、电力腐蚀防护材料与技术等
3.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电气工程等
方向:新型电力系统、能源互联网等
4.海上风电研究院
专业:电气工程、海上风电领域涉及的计算机、动力等交叉学科相关专业
方向:海上风电规划设计、送出技术、运行维护等
5.自动化工程学院
专业: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智能科学与技术等
方向:新型电力系统人工智能(智能发电、综合智慧能源、虚拟电厂、新型电力系统、电力智能机器人、电力控制系统网络与安全等)
6.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化)、信息安全(安全性)、软件工程(数字化)、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大数据)等
方向:智能建模与优化、智能计算与决策,人机交互与电网智慧巡检,云边协同控制、物联网终端安全,人工智能安全,信息物理系统安全,智能攻防与对抗、分布式软件系统,智能体,自然语言处理,数据视觉分析,多模态融合预测、电力可信数据空间,数据治理与应用、数据合规与隐私计算,知识图谱等
7.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等
方向:智慧感知、电力芯片等
8.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
方向:电力市场,能源管理,能源经济
9.数理学院
专业:数学,物理学,光学,力学,运筹与优化等相关专业
方向:光学,力学,能源物理,新能源器件研发;运筹与优化,应用数学,能源数学等相关方向
四、参会学者要求
1.具有博士学位(含在读),年龄35岁及以下,特别优秀的人才年龄可放宽至38岁;
2. 在所从事的学术领域取得较好的学术业绩;
3.具有创新性、战略性思维,具有成长为学科(学术)青年骨干的潜力;
4. 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职业道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