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工业大学2013年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招收计划一览表 |
| 序号 |
流动站 名称 |
招收 人数 |
二级学科及学科方向 |
研究课题 |
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 |
对所招博士后的特殊要求 (专业、学术能力等) |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电话、电子邮箱等) |
| 1 |
机械工程 |
1 |
机械电子工程现代焊接设备及自动化方向 |
逆变焊接电源的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 |
1.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的功率电路拓扑设计 2.嵌入式单片机系统的软硬件设计 |
1.电力电子技术专业 2.熟悉DSP\FPGA |
陈树君,010-67391620 sjchen@bjut.edu.cn |
| 1 |
机械电子工程现代焊接设备及自动化方向 |
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焊接自动化控制系统 |
1.基于工业以太网的现场总线技术 2.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 |
1.自动控制专业 2.熟悉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开发 |
| 1 |
机械电子工程现代焊接设备及自动化方向 |
复合能源下的焊接电弧物理 |
1.激光电弧复合焊接技术 2.等离子弧与电弧复合焊接技术 |
1.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 2.熟悉焊接电弧物理 |
| 1 |
机械设计及理论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与美国合作,在研) |
金属构件疲劳损伤愈合与微裂纹修复方法的研究 |
机械工程,固体力学,材料学等相关专业毕业的博士生,发表过英文文章,具有师资的潜力。 |
尚德广,010-67396750, shangdg@bjut.edu.cn |
| 1 |
机械设计及理论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研) |
多轴随机载荷下高周疲劳损伤特性试验研究与寿命预测研究 |
机械工程,固体力学等相关专业毕业的博士生,在正式期刊上发表过文章,具有师资的潜力。 |
| 1 |
机械工程/现代精密技术测试与仪器 |
虚拟仪器制造 |
虚拟仪器的网络化、标准化和硬件软件化 |
1.具有机械、故障诊断、仪器仪表、信号采集和分析等专业背景;熟悉数据采集流程;2.有LabVIEW或其他虚拟语言对信号分析采集编程的能力;3.熟悉串口、USB口等硬件接口及其应用;熟悉多种总线的原理及应用;有一定的电子电路硬件知识。 |
高立新,010-67391750 lead0003@163.com |
| 1 |
机械工程/机械结构动力行为及工程应用 |
冷连轧机系统早期故障特征及预警研究 |
1.含局部故障的冷连轧机系统柔性多体耦合动力学建模及耦合振动特性分析;2.实际工况下含局部故障时系统的动态特性分析;3.冷连轧机组预警平台的构建 |
理论力学,弹性力学,非线性振动,信号处理 |
| 1 |
机械工程/机械结构动力行为及工程应用 |
断轴机理分析与故障特征的研究 |
1.基于有限元的裂纹转子动力学特性分析与故障诊断研究;2.轴的疲劳断裂分析 |
机械振动,机械疲劳,断裂力学,故障诊断 |
| 2 |
现代测控技术与方法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
1.现代测控技术及方法 2.计算机测试与控制技术 3.智能仪器与虚拟仪器技术 |
1.具有较高的学术素养 2.具备本方向的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 3.学术成果优良 |
吴斌 ,010-67391766 wb@bjut.edu.cn 何存富,010-67391938 hecunfu@bjut.edu.cn |
| 1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1.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1.数字化设计与制造 2.机械动力学 3.综合测试与评价 4.机电液一体化 |
1.作为骨干参与或负责过国家级/省部级科技项目;2.有数学或力学或机电控制背景、或有工程实际工作背景、或发表过SCI论文、或撰写过国家级课题申报书者优先。 |
刘志峰,010-67396753 lzf@bjut.edu.cn |
| 2 |
力学 |
1 |
动力学与控制 |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国家973子课题 |
结构非线性振动、结构振动和颤振控制 |
动力学与控制、机械和结构振动、飞行器设计等专业、发表SCI论文2篇 |
李凤明,15810259386 fmli@bjut.edu.cn |
| 1 |
固体力学,新型材料与结构的力学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复合材料多尺度力学、智能材料多场耦合力学 |
力学基础好,发表过SCI论文 |
杨庆生,010-67396333 qsyang@bjut.edu.cn |
| 3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1 |
电路与系统 |
物联网中感知技术处理与应用 |
智能化信息处理 |
电子工程或计算机专业,博士论文与图像/视频内容分析相关,发表过高水平论文。 |
赵子涵,010-67396226 zhzh@bjut.edu.cn |
| 1 |
电路与系统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语音频信号处理、语音与音频信号的编码与增强 |
信息、信号、通信、计算机相关专业博士,研究方向内容为语音与音频编码及增强、三维音频处理等 |
| 1 |
电路与系统 |
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多目标定位算法研究与实现” |
视频内容分析 |
电子工程或计算机专业,博士论文与图像/视频内容分析相关,发表过高水平论文。 |
| 4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1 |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智能移动机器人认知机理及具有认知功能的人工系统研究 |
控制科学与工程或相关学科毕业;博士论文与智能机器人研究或认知科学研究有关。 |
赵子涵,010-67396226 zhzh@bjut.edu.cn |
| 1 |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
国家重大专项 十一五科技支撑 |
大功率电磁装置的研究 |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
| 5 |
土木工程 |
3 |
土木工程材料、结构工程 |
1.硬化混凝土原始组分分析; 2.钢筋混凝土结构修补加固体系与技术 |
课题1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要研究如何确定已经硬化混凝土的初始组分,包括水灰比、胶凝材料量、集料量等; 课题2是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研究钢筋混凝土结构开裂及改善方法,重点针对隧道混凝土及高墩薄壁混凝土。 |
课题1:要求博士生具有良好的水泥混凝土材料学基础; 课题2:要求博士生具有良好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分析基础及加固领域专门知识。 |
李悦,67391646 liyue@bjut.edu.cn |
| 3 |
岩土工程 结构工程 |
1.地震、波浪和海流等共同作用下多介质体动力相互作用 2.近海重大交通工程结构地震破坏机理与失效模式 3.高坝、地下结构及大型洞室群地震灾变集成研究 |
工程结构抗震 |
岩土工程 结构工程 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 |
李亮,67392430 liliang@bjut.edu.cn |
| 2 |
地震工程 |
地震动场 |
近海地震动场规律及合成 |
|
| 6 |
交通运输工程 |
1 |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
城市内部客运枢纽规划设计与综合评价关键技术研究 |
交通流理论、交通规划、交通安全 |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或交通信息与控制工程专业,具有强烈的从事科学研究的兴趣,发表过EI检索英文期刊论文或SCI检索论文者优先 |
荣建,67392082 jrong@bjut.edu.cn |
| 1 |
交通信息与控制工程 |
1.公交优先交通信号机性能测试系统的研制及示范应用; 2.特大城市重大活动综合交通应急保障系统应用研究与示范 |
交通控制、交通信息处理 |
| 7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3 |
环境工程,学科方向: 1.水污染控制工程; 2.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
国家“863”、“973”、“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以及多项省部级项目。 |
污水脱氮除磷技术、污水处理系统的自动控制与智能控制、污泥处理与资源化、微污染水源水处理、城市污水资源化与再生利用。 |
1.具有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化学等研究背景或研究经验; 2.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博士期间有较好的文献发表记录或科研成果。 |
安然,010-67391655 anran@bjut.edu.cn |
| 1 |
环境科学;学科方向:环境规划管理监 |
国家“863”、“973”、“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以及多项省部级项目。 |
区域城市群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研究、城市环境达标控制新方法研究、大气和水环境质量数值模拟技术研究、环境规划与优化新方法研究等。 |
1.具有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化学等研究背景或研究经验; 2.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博士期间有较好的文献发表记录或科研成果。 |
| 1 |
环境工程、大气自然冷源的高效利用 |
国家“863”、“973”、“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以及多项省部级项目。 |
通信基站利用自然冷源的节能潜力分析,多组分低沸点介质传热机理及其换热机组的研制。 |
能源类环境类及其交叉学科,具有扎实的能源与环境类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独立科研能力。 |
| 8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2 |
热能工程 |
973课题 |
单螺杆膨胀机/压缩机及其应用系统的研发 |
机械设计制造类专业,学术功底扎实,具有流体动力机械装备的优化设计能力。 |
安然,010-67391658 anran@bjut.edu.cn |
| 1 |
热能工程 |
973子课题 |
太阳能热发电聚光集热及传热蓄热技术的研发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理论功底扎实,有第一作者英文SCI文章发表。 |
| 1 |
热能工程 |
863课题 |
分布式能源百kW级单螺杆膨胀机系统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学术功底扎实,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 |
| 1 |
热能工程 |
膜法海水淡化及其能量回收技术或微生物燃料电池电极改性 |
重点研究开发适用于膜法海水淡化系统的高效能量回收技术与系统;重点研究开发新型微生物燃料电池电极改性技术与方法。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类专业或化工工艺类学科背景或相关材料学科基础,较强的理论分析与计算机工艺计算能力。 |
| 1 |
制冷与低温工程 |
973子课题 |
太阳能热发电传蓄热介质热物性推算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理论功底扎实,有第一作者英文SCI文章发表。 |
| 1 |
制冷及低温工程 |
天然工质制冷(热泵)系统 |
水蒸汽压缩式制冷(热泵)系统性能优化;或CO2亚临界制冷系统及测量技术的研究。 |
制冷、工程热物理专业,有较强的技术研发能力。 |
| 9 |
数学 |
2 |
应用数学/偏微分方程 |
偏微分方程及其应用 |
偏微分方程及其应用,主要研究物理力学中重要的偏微分方程的适定性和渐近性等问题。 |
应用数学/偏微分方程 |
黄锦秀,010-67391753 huangjinxiu@bjut.edu.cn |
| 2 |
运筹学与控制论、运筹学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不确定设施选址问题的理论与算法研究”(No.11071268) |
组合优化、近似算法 |
运筹学专业、有较强的独立科研能力。 |
| 1 |
基础数学,小波分析及应用 |
标架理论及应用 |
小波分析,小波标架,Gabor标架的构造理论及应用 |
国内外小波分析,调和分析,逼近论专业博士,博士毕业不超过三年,有高水平论文发表。 |
李云章,010-67392180--209,13439641169 yzlee@bjut.edu.cn |
| 1 |
基础数学、代数学 |
代数的表示、量子群与范畴化 |
量子群结构及其表示、Ringel-Hall代数、量子群的范畴化 |
代数学:量子群、代数表示论及Ringel-Hall代数。 |
杨士林,010-67392180--210 slyang@bjut.edu.cn |
| 1 |
运筹学与控制论、运筹学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信号和图像处理中的邻近点分裂算法研究”(No.61179033) |
连续优化、自动微分 |
运筹学专业、有较强的独立科研能力。 |
黄锦秀,010-67391753 huangjinxiu@bjut.edu.cn |
| 1 |
数学(基础数学) |
拓扑学问题研究 |
拓扑学 |
以第一作者发表过至少1篇SCI论文。 |
| 2 |
应用数学/微分方程与动力系统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维非线性动力系统周期解的研究与应用”(No.11072007) |
非线性动力系统的规范形与周期解 |
应用数学/微分方程、非线性动力学与控制 |
| 1 |
基础数学/代数表示论 |
代数表示与代数的Hochschild上同调及相关课题 |
代数表示、模范畴,代数的Hochschild上同调与代数的单连通性 |
国内外代数表示论,同调代数,环与代数专业博士,博士毕业不超过三年,有高水平论文发表。 |
| 10 |
统计学 |
1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有关流行病学模型的统计推断 |
生物统计 |
以第一作者发表过至少2篇SCI论文。 |
黄锦秀,010-67391753 huangjinxiu@bjut.edu.cn |
| 1 |
统计学 |
半参数模型研究 |
非参数统计与数据分析 |
非参数统计,半参数模型。 |
| 11 |
物理学 |
1 |
光学,纳米光学与技术 激光超短脉冲与新型激光器件 |
1.脉冲激光沉积半导体薄膜制备物性研究及应用; 2.非线性光学及可调谐固体激光器件。 |
脉冲激光沉积及非线性光学 |
专业要求:光学,光学工程 |
黄锦秀,010-67391753 huangjinxiu@bjut.edu.cn |
| 1 |
光学,光学信息处理 |
数字全息显微相衬成像方法 |
研究数字全息三维成像理论,显微相衬成像性能、改进及其应用。 |
专业要求:光学,光学工程 |
| 1 |
光学,纳米光学与技术 |
金属及介电材料光子晶体在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
(1)纳米光学与技术 (2)有机光电子器件 |
具有光物理或物理化学方面的学习和研究背景,丰富的化学实验经验,熟悉有机电致发光和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的物理机理、工作原理、以及器件的设计和制备技术。同时具有良好的英语能力,科研协作和敬业精神,以及指导研究生的能力。 |
| 3 |
理论物理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 |
粒子物理、场论、超弦、宇宙学、黑洞和AdS/CFT等。 |
在影响因子1以上的物理杂志上发表过论文。 |
黄永畅,010-67392428-801/010-67391002 ychuang@bjut.edu.cn |
| 1 |
材料学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
材料力学性质与显微结构相关性研究。 |
熟悉材料力学性质、位错等缺陷结构分析;透射电子显微镜操作与实验结果分析。 |
韩晓东,xdhan@bjut.edu.cn |
| 1 |
材料学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仪器项目 |
发展透射电子显微镜力学实验平台及开展相关实验研究。 |
熟悉材料力学性质、位错等缺陷结构分析,透射电子显微镜操作与实验结果分析。 |
| 1 |
超快光子学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超快过程的光学检测,原子分子量子态演化动力学的探测与操控。 |
具有高等量子力学或结构化学或生物化学基础;具有Pump-probe或时间分辨诊断等相关的研究经历。 |
王淳,010-67391875 cgclt@bjut.edu.cn |
| 12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973项目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
张铁桥,010-67391742 tqzhang@bjut.edu.cn |
| 1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多媒体技术与人机交互技术 |
|
| 1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科研项目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
| 1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863课题 |
模式识别与图像处理 |
|
| 13 |
光学工程 |
1 |
激光先进制造技术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非金属材料激光加工与改性,光学浮区法生长晶体。 |
具有非金属材料制备与表怔、激光材料加工、晶体生长或拉曼光谱相关研究基础。 |
王淳010-67391875 cgclt@bjut.edu.cn |
| 2 |
激光先进制造技术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
铝合金激光焊接冶金行为,焊接结构变形与控制。 |
获得冶金学/材料物理化学/物理学/材料加工工程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 |
| 2 |
能量光电子技术与系统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窄脉宽大能量固体激光器或中红外激光产生技术。 |
具备固体激光技术、非线性光学相关基础和技能。 |
| 2 |
能量光电子技术与系统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
大功率半导体激光技术或大功率光纤激光器。 |
具有激光物理、半导体物理方面相关理论基础或熟悉大功率光纤激光技术。 |
| 1 |
微纳光学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固体表面微纳米几何结构的激光可控制备,不同表面几何结构的物理特性。 |
具有激光材料加工与表面性能检测等相关研究基础。 |
| 1 |
激光微纳米加工技术 |
国家科技部重大仪器专项 |
激光内加工的机理、方法和技术。 |
具有材料物理化学、凝聚态物理背景,了解光学工程和激光应用的知识。 |
| 1 |
能量光电子技术与系统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超快光纤激光技术及应用, 中红外光纤激光技术及应用。 |
光纤光学,非线性光学,激光物理。 |
| 1 |
能量光电子技术与系统 |
国家863项目 |
皮秒激光技术及其应用 |
有皮秒激光器研究工作经历 |
| 14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1 |
材料学、功能材料 |
钪钨基阴极机理研究 |
1.研究阴极表面元素物理行为; 2.构建阴极发射模型 |
物理学;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 |
王金淑010-67391101 wangjsh@bjut.edu.cn |
| 1 |
材料学 |
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金属基带制备关键技术研究 |
1.涂层超导金属基合金和复合基带的织构及表面研究;2.化学法外延涂层导体过渡层和超导层以及相关超导电性的研究;3.二硼化镁超导线带材制备技术及相关物性研究;4.新型Fe基超导材料的实用化成材技术研究;5. 煤化工阻燃,防水材料的研发。 |
1.具有相关研究经历的博士学位获得者; 2.在博士后工作站工作期限为一般为2年。
|
索红莉010-67392947 honglisuo@bjut.edu.cn |
| 1 |
材料加工工程,先进电子连接材料 |
微电子封装材料与技术 |
因研究工作及课题发展的需要,研究领域涉及材料加工,冶金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博士后。1.高服役可靠性无铅复合钎料的研究;2.无铅焊点在严峻条件下的可靠性研究;3.无铅钎焊用配套助焊剂的研究。 |
应聘条件:1)具有研究领域与方向的相关经验;2)具有独立从事科研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并取得了相应的科研成果;3)具有团队合作精神,良好的表达和人际交流能力。 应聘材料:1)详细的个人简历,含学习、工作和科研的经历,主要科研成果(如论文论著)清单以及联系方式;2)其他能够用于说明申请人工作能力的材料。 |
郭福010-67396193 guofu@bjut.edu.cn |
| 1 |
材料学 |
二次资源回收再利用技术 |
1.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关键技术研究; 2.再生材料的结构性能修复技术; 3.特殊性能的再生材料的制备技术。 |
1.具有材料、冶金及相关专业背景; 2.有湿法冶金研究经历者优先; 3.能够独立从事科研,理论基础扎实。 |
聂祚仁,010-67391536 zrnie@bjut.edu.cn |
| 1 |
材料物理与化学 |
太阳能电池的协同转光薄膜及其应用技术 |
新型能源 |
电子工程、应用物理、材料化学 |
严辉,010-67392412 hyan@bjut.edu.cn |
| 15 |
生物医学工程 |
3 |
1.肿瘤学; 2.HIV免疫学 |
1.食管癌基因差异; 2.特异性细胞免疫; 3.HIV中和抗体。 |
1.癌细胞基因差异的研究 2.特异性基因和干细胞等基础和治疗的研究 3.HIV中和抗体 |
1.相关专业博士学位毕业生; 2.遗传学专业博士毕业生; 3.免疫学、蛋白组学博士毕业生。 |
冯浩,010-67392780 zengyicdc@sina.com |
| 2 |
生物医学工程/分子毒理学及应用 |
1.环境因素与病原体致癌机理及癌症防治研究; 2.生物医学及食品相关分析方法研究 |
主要研究方向1.环境因素与病毒协同致癌作用;2.生物大分子损伤分析及机理研究;研究内容:研究化学物质的分子结构与其生物毒性之间的关系,化学物质与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协同致癌作用机理、抗癌药物的设计与合成等;并致力于将上述研究成果应用于疾病预防和治疗。 |
生物医学工程及相关专业博士学位毕业生 |
钟儒刚,010-67396139, lifesci@bjut.edu.cn |
| 1 |
生物医学工程/药物合成与新技术的应用 |
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研究项目 |
1.多面体烷类化合物的合成和药理活性筛选; 2.新合成方法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 3.多糖类天然产物的提取分离和改性的研究。 |
相关专业博士学位毕业生 |
闫红,010-67396642, hongyan@bjut.edu.cn |
| 15 |
生物医学工程 |
1 |
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医学电子与信息处理 |
1.肿瘤热疗关键技术研究(术前计划,术中监测和术后疗效评估);2.心脑血管信息检测与远程监护系统设计。 |
1.生物医学信号和图像处理; 2.电子医疗仪器的设计开发。 |
生物医学工程及相关专业博士学位毕业生 |
吴水才, 010-67391610 wushuicai@bjut.edu.cn |
| 1 |
生物医学工程 |
1.椎动脉支架再狭窄的血流动力学仿真和实验研究;2.颅内动脉瘤新型裸支架的血流动力学研究. |
心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 |
具有较好的英文写作水平;具有一定的生物力学 基础 |
乔爱科; qak@bjut.edu.cn |
| 1 |
1.生物力学 2.医学成像技术 |
1.基于血流动力学仿真的心血管手术规划; 2.齿科全景曲面体层X射线成像 |
1.个性化心血管模型三维重建、手术模型雕塑、几何多尺度心血管系统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等;2.TDI-CCD信号采集与处理,图像处理。 |
力学、生物医学工程或机械工程专业 |
刘有军; lyjlma@bjut.edu.cn |
| 1 |
生物医学工程/药物分子设计与合成用 |
1.抗病毒药物及抗肿瘤药物分子设计与合成; 2.新型药物载体材料的性质研究。 |
1.药物分子设计 2.药物合成方法学 3.生物可降解药物载体材料 |
1.相关专业博士学位毕业生; 2.年龄不大于40岁 |
胡利明;010-67396211 huliming@bjut.edu.cn |
| 1 |
生物医学工程/分子医学和分子诊断 |
新型艾滋病毒载量测定试剂盒的研制 |
在分子医学和分子诊断等方面开展研究,致力于病毒性疾病,遗传性疾病、肿瘤相关疾病的诊断等方面的研究工作,通过新技术、新方法的建立和引进,如生物芯片技术、分子生物学新技术、新型生物标记材料、化学发光、免疫学方法等,建立以发展新的诊断技术,特别是病毒的早期、快速诊断为重点的研究平台,并积极探索它们在生物医学其它领域的应用。 |
相关专业博士学位毕业生 |
马雪梅 xmma@bjut.edu.cn |
| 1 |
生物医学工程/药物分子设计与合成 |
新型有机电催化剂的创制及其电氧化活化C-H键和C-C键研究 |
电化学分析和合成,药物合成,天然产物全合成。 |
电化学、有机化学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毕业生;具有较好的英文写作水平。 |
曾程初zengcc@bjut.edu.cn |
| 16 |
软件工程 |
2 |
嵌入式系统与物联网 |
国家发改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1.嵌入式计算 2.物联网技术与应用 3.软件工程 |
计算机、软件工程、电子、通信、信息管理等相关专业毕业,博士学位,40岁以下(条件优秀者可适当放宽)。 |
丁淑杰 010-67396112 sseoffice@bjut.edu.cn |
| 2 |
嵌入式系统与物联网 |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发改委项目 |
1.嵌入式系统软硬件设计 2.嵌入式高性能计算 3.软件工程 |
计算机、软件工程、电子、通信、信息管理等相关专业毕业,博士学位,40岁以下(条件优秀者可适当放宽)。 |
丁淑杰 010-67396112 sseoffice@bjut.edu.cn |
| 2 |
软件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1.计算机网络 2.信息安全 3.软件工程 |
计算机、软件工程、电子、通信、信息管理等相关专业毕业,博士学位,40岁以下(条件优秀者可适当放宽)。 |
丁淑杰 010-67396112 sseoffice@bjut.edu.cn |
| 17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3 |
技术经济及管理 |
“我国中长期工程技术规划-综合组、总体组”、“我国城市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研究”、“我国低碳绿色经济发展战略研究”、“辽东、京东、山东经济协调联动研究”、“我国“十二五”规划宏观经济政策研究“,“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在长大干线适用性-宏观技术经济问题” |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工程项目论证理论与方法、中国服务业发展战略、金融工程、防务产业发展与政策、国防经济学。 |
1.已有博士学位或者近期内能顺利完成博士论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者;具有研究领域与方向的相关经验; 2.具有独立从事科研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 并取得了相应的科研成果; 3.具有团队合作精神,良好的表达和人际交流能力,年龄一般不超过35岁,有工作经历的可适当放宽。 |
李军英:010-67391993 lijunying@bjut.edu.cn |
| 2 |
技术创新与研发管理 |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1&ZD140)——新兴技术未来分析理论方法与产业创新研究 |
新兴技术未来分析理论与方法;产业创新研究;基于专利、文献、网络信息和历史文档数据分析方法。 |
| 2 |
产业组织理论 |
高速滋浮交通系统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作用、北京交通体系中公共交通的影响的贡献、西藏产业布局调整与优化等 |
产业关联影响测度理论与方法;交通与城市发展互动关系;产业协调发展网络分析方法;不发达地区特色发展政策。 |
| 1 |
管理复杂性、创新管理 |
集群创新网络演化机理研究、科技创新政策效用研究——基于复杂自适应系统的视角 |
集群创新网络的结构、演化复杂性特征及其网络的构建与控制;科技创新政策类型、政策仿真及政策运行规律、政策效应研究。 |
| 1 |
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理论与体系研究 |
以节能减排建设“绿色北京”的政策机制研究 |
低炭绿色经济、绿色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