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美术学院创建于1940年,1981年获批国家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21年获批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目前有艺术学、设计学两个一级学科学术学位博士授权点和美术与书法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出人才、出作品”为特色,坚持“志于道、游于艺”的校训精神,致力于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掌握坚实宽厚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创作能力,学术研究与创作实践融通的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 
学校设有艺术学、设计学2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24年面向海内外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 
一、招收方向 
 
| 
 流动站  | 
 总负责人  | 
 研究方向  | 
 导师  | 
 选题  | 
 招收人数  |  
| 
 艺术学  | 
 焦兴涛  | 
 西部艺术与中华民族共同体  | 
 焦兴涛  | 
 西部民族地区公共艺术现状与发展研究  | 
 1  |  
| 
 王朝刚  | 
 西南地区现当代美术创作及教育研究  | 
 1  |  
| 
 王天祥  | 
 遗产美育、艺术乡建  | 
 1  |  
| 
 耿杉  | 
 20世纪上半叶山水画革新中的巴蜀现象研究  | 
 1  |  
| 
 现当代艺术理论  | 
 何桂彦  | 
 中国现当代批评的话语研究  | 
 1  |  
| 
 邹建林  | 
 民国时期漫画和木刻  | 
 1  |  
| 
 屈波  | 
 20世纪以来的中国现当代美术  | 
 1  |  
| 
 李永  | 
 书画史论与书画鉴藏研究  | 
 1  |  
| 
 张颖 
彭兆荣  | 
 艺术遗产与艺术乡建  | 
 1  |  
| 
 科技艺术与社会创新  | 
 周宗凯  | 
 数字艺术及产业发展  | 
 1  |  
| 
 设计学  | 
 段胜峰  | 
 智能制造与设计创新  | 
 段胜峰  | 
 战略新兴产业智能制造装备设计研究  | 
 1  |  
| 
 吕曦  | 
 数智交互与技术人文设计创新研究  | 
 1  |  
| 
 区域发展与可持续设计  | 
 潘召南  | 
 产城乡融合建设中的公共文化赋能与可持续设计研究  | 
 1  |  
| 
 黄耘  | 
 文化艺术赋能长江上游人居高质量发展研究  | 
 1  |  
| 
 皮永生  | 
 区域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量化分析体系建构  | 
 1  |  
| 
 设计史与设计文化传播  | 
 黄厚石  | 
 中国近现代设计图像与设计文化传播研究  | 
 1  |  
| 
 李敏敏  | 
 媒介生态与设计形态变迁研究  | 
 1  |  
| 
 西部艺术与中华民族共同体  | 
 张国云  | 
 西南民族民间艺术与设计创新体系研究  | 
 1  |  
| 
 谢亚平  | 
 成渝地区近现代设计史研究  | 
 1  |   
二、申请条件 
(一)思想政治素质好,品学兼优,身心健康; 
(二)年龄在35周岁以下,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可放宽至40周岁: 
1.博士期间获国家奖学金或同等级别的奖学金; 
2.取得C1级以上“发表类”“出版类”“科研纵向项目”中任意1项(排名第一); 
3.海外知名院校获得博士学位的外籍或留学人员。 
(三)取得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 
(四)在站期间须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五)本校博士毕业生须跨一级学科申请; 
(六)优先招收博士应届毕业生或无劳动人事关系的申请人。 
三、申请流程 
2024年博士后研究人员招收分两个批次,第一批招收截止时间2024年7月15日,第二批招收截止时间2024年11月15日。其中海外毕业的博士不受批次限制,随到随面试,申请截止时间2024年11月30日。 
(一)申请进站 
申请人根据各流动站招收方向和计划,结合自身科研实际,选择1名意向博士后导师申请进站,提交材料清单如下: 
 
| 
 序号  | 
 材料名称  | 
 份数  | 
 备注  |  
| 
 1  | 
 博士后申请表  | 
 3份  | 
 附件1  |  
| 
 2  | 
 博士后政审表  | 
 1份  | 
 附件2  |  
| 
 3  | 
 专家推荐信(2位专家)  | 
 1份  | 
 附件3(其中1位为本人博士生导师)  |  
| 
 4  | 
 身份证复印件  | 
 3份  |  
| 
 5  | 
 博士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复印件  | 
 3份  | 
 暂未拿到学位者提供答辩决议书及学位办同意授予学位证明  |  
| 
 6  | 
 博士后进站申请支撑材料  | 
 3份  | 
 科研成果相关支撑材料  |   
注:国境外、中外合作办学获得博土学位的申请人除提供上述材料外,需在进站时或进站6个月内提供教育部出具的《学历学位认证书》1份,外籍人员可提供中国驻外使领馆出具的学位认证1份。 
申请人须邮寄申请材料到相应流动站地址,同时以“2024博士后—流动站名称—方向—姓名”的命名方式,发送相应电子件和扫描件至下表邮箱。所有申请材料须真实、完整、规范,对涉密材料应做脱密处理。流动站恕不退还申请人材料,对提交虚假材料的,将取消其进站资格。 
 
| 
 流动站  | 
 联系人及电话  | 
 电子邮箱  | 
 寄送地址  |  
| 
 艺术学  | 
 王老师 
+86-023-65920051  | 
 ysrw@scfai.edu.cn  | 
 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南路56号四川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行政教学办公室  |  
| 
 设计学  | 
 梁老师 
+86-023-65920065  | 
 design@scfai.edu.cn  | 
 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南路56号四川美术学院设计学院D105办公室  |   
(二)考核面试 
流动站审核申请人材料,经合作导师组研究后,通知申请人进行考核面试。 
(三)进站审批 
流动站将考核结果报学校审定,确定拟进站人选。博管办通知拟进站博士后在“中国博士后”网站进行网上申报,待上级审批通过后向体检、政审合格的人员发放录取通知书。 
(四)报到 
博士后准备相关材料,凭录取通知书、身份证等按通知时间到博管办办理报到手续。 
四、相关待遇 
博士后基本薪资为20万元/年(税前),科研经费10万元,另缴纳五险一金、按学校规定提供人才公寓以及学校其他福利待遇。 
五、出站考核 
出站考核以评议答辩方式开展,博士后工作期满,完成合同约定的目标任务并取得相应学术研究成果,可以申请出站,出站条件如下: 
(一)在站期间完成较高质量的博士后研究报告1份。 
(二)在站期间新增以下四类成果之一: 
1.以第一作者身份完成C1级以上“发表类”学术成果1项; 
2.以第一作者身份完成C1级以上“出版类”学术成果1项; 
3.以第一作者身份完成D1级“发表类”学术成果(仅限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北大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CSCD来源期刊)2项; 
4.取得经学术委员会认定的其他与上述同等级别和数量的学术成果。 
(三)在站期间主持获批D1级以上“科研纵向项目”1项或新增以下四类博士后资助项目之一: 
1.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2.重庆市博士后研究项目特别资助; 
3.博士后国(境)外交流项目; 
4.重庆市博士后国际培养交流计划。 
在站期间入选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B、C档)、教育部博士后海外引才专项计划、重庆市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中任意1项的,可对(二)和(三)项出站条件不作要求。 
上述“C1级”“D1级”成果均按照《四川美术学院学术成果分类分级评价办法(试行)》规定执行。 
六、其他事项 
(一)全职博士后须将组织、人事关系及档案转入学校; 
(二)博士后在站工作时间为2—3年,有关管理按照《四川美术学院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管理办法》执行; 
(三)出站考核优秀的博士后优先以人才引进方式留校聘用。 
本简章未尽事宜由四川美术学院博管办负责解释,联系人:易老师,联系电话:+86-023-65921034。 
四川美术学院 
2024年6月22日 
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变更请以原发布者为准。 
来源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