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位简介
中国科学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支持建设的创新型研究所,目标是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核能安全技术研究基地、核能安全专业高端人才培养中心、核电站与其它核设施安全技术综合支持平台及第三方评价机构。
研究所在多学科交叉先进核能研究团队(FDS团队)研究基础上成立,在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未来先进核裂变能-ADS嬗变系统”、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和国家核安全科技创新计划等重大项目的牵引支持下,重点针对中子物理与辐射安全、核材料与设备安全、核热工与事故、核能软件与仿真、核能化学安全、核应急与公共安全等领域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开展多学科交叉的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研究。(详见 www.fds.org.cn)
研究所/团队文化体系和管理结构独具特色,现有成员近400人,科研人员中具有博士学位者占~80%。在先进核反应堆中子物理方法和技术、环保型核反应堆材料与液态重金属回路技术、核电站安全与风险评价研究及相关交叉学科研究方面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原创性科技成果。承担国内外重要项目80余项,发表1000多篇学术论文,其中5篇入选国际基本科学指数ESI过去十年高被引用论文榜,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0余项。先后获安徽省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国家能源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科技奖励。
研究所地处中国四大科教城市之一、全国首个科技创新型试点市、2014年度央视调查全国“最幸福城市”安徽合肥,坐落于风景秀丽的蜀山湖畔“科学岛”上,拥有静谧优美的环境、良好的学术氛围、丰富的国内外合作资源和网络及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培养高水平人才和产出世界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提供了良好契机与平台。因科研工作需要,现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各类人才,欢迎广大有志青年前来核安全所·FDS团队工作或继续深造等。
二、岗位需求
(一)千人计划
招聘岗位包括聚变堆氚循环与氚分析、医学物理及环保研究、先进反应堆材料辐照性能研究、先进反应堆材料服役性能研究、铅铋反应堆瞬态安全分析、反应堆结构设计与力学评价研究、反应堆热工设计等,人才计划类型包括创新人才长期/短期、青年千人计划、外专千人计划。
(二)其它人才计划
招聘岗位包括新概念反应堆设计、先进反应堆中子动力学分析、反应堆材料高温性能研究、先进核能系统建模、复杂系统可靠性、反应堆热工、反应堆环境影响评价等,人才计划类型包括中科院百人计划、中科院国际人才计划、安徽省百人计划、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特聘研究员等。
(三)博士后
博士后站 |
人数 |
研究方向 |
合作导师 |
招收条件 |
工作期限 |
待遇情况 |
物理学 |
3 |
反应堆物理设计等 |
吴宜灿、
郁杰、黄群英等 |
已取得博士学位,年龄一般在40岁以下 |
一般为两年 |
视同本单位在职人员管理。工资福利(含住房公积金)、入户等与在职同类人员同等待遇。 |
核科学与技术 |
3 |
反应堆结构设计、先进反应堆结构材料服役性能研究等 |
(四)高校毕业生
岗位名称 |
具体要求 |
数量 |
岗位名称 |
具体要求 |
数量 |
流体软件开发及聚变堆事故瞬态分析 |
博士,计算流体力学、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等相关专业 |
2 |
概率安全分析 |
博士,核工程、安全工程等相关专业 |
3 |
新概念反应堆设计 |
博士,核工程等相关专业 |
2 |
反应堆热工分析
及冷却剂系统设计 |
博士,反应堆工程、热能动力工程等相关专业 |
1 |
辐射物理 |
博士,辐射防护等相关专业 |
1 |
反应堆容器设计
与研制 |
博士,机械设计、机械工程等相关专业 |
1 |
铅铋合金纯化 |
博士,化学、材料学或核能科学与工程等相关专业 |
1 |
反应堆安全系统
设计 |
博士,反应堆工程、热能动力工程等相关专业 |
1 |
先进燃料棒性能
分析研究 |
博士,核燃料或反应堆工程等相关专业 |
1 |
反应堆事故分析 |
博士,反应堆工程、热能动力工程等相关专业 |
2 |
换热器破口安全
实验研究 |
博士,反应堆工程等相关专业 |
1 |
先进反应堆安全
特性研究 |
博士,安全工程等相关专业 |
1 |
反应堆物理软件
研发 |
博士,反应堆物理、核物理、计算机等专业 |
1 |
反应堆遥操作系统设计与验证 |
博士,机械设计及自动化等相关专业 |
1 |
可靠性分析 |
博士,核工程、安全工程等相关专业 |
3 |
反应堆工程技术
管理 |
博士,反应堆工程、计算机等理工科相关专业 |
1 |
核能科研信息化及核能软件测试 |
硕士及以上,计算机、软件等相关专业 |
3 |
核安全管理体系
建设 |
博士,核安全分析、计算机等理工科相关专业 |
1 |
三、联系方式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蜀山湖路350号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邮编:2300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