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学校简介 北京中医药大学始建于1956年,前身为北京中医学院,是国务院批准最早创办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学校现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3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是入选学科最多的中医药院校,是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类、中西医结合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2020年,荣获“全国文明校园”。 北京中医药大学是我国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中医药人才的教育基地、高等中医药教育改革的示范基地、中医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研究基地、防治重大疾病和疑难疾患的医疗基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基地、推进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国际交流基地,为人类健康事业发展和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已经成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集教育、科研、医疗、中医药文化传播于一体的著名高等中医药学府。学校现有第一临床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第三临床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3家直属附属医院和国医堂中医门诊部。 人才是引领和支撑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学校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了充满活力的人才生态体系。现有全职“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医大师”6人,拥有一支以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和国内有影响的中青年学者为主的师资队伍。现诚挚邀请海内外优秀人才加入北中医大家庭。 二、招聘岗位 学校坚持围绕学科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根据学科建设需要,2023年共招聘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等38个岗位(2023年青年教师岗招聘启事另行发布)。 1.学术带头人 学术带头人应具有深厚科学素养与学术造诣,学术水平居行业领先地位,是某一学科、专业或研究领域的奠基人或开拓者,已取得本领域重大的、创造性的成就,享有崇高学术声望和影响;具备前瞻性的战略眼光,能够准确把握这一领域的学术研究方向,带领本学科、专业或研究领域保持和赶超国内外先进水平。 2.学术骨干 学术骨干应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熟悉本学科领域研究现状和发展动向,在本学术领域已取得具有重要学术影响力的标志性研究成果,具有较高教学、科研或临床水平,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 
| 岗位编号 | 招聘单位 | 类型 | 研究方向 | 岗位数 |  
| 20220101 | 中医学院 | 学术骨干 | 中医文献、中国医学史等相关方向 | 1 |  
| 20220102 | 中医学院 | 学术带头人 | 中西医结合干预多器官纤维化的系统研究、中西医结合慢病研究、中西医结合防治脑病的机制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代谢性相关疾病的机制研究等相关方向 | 1 |  
| 20220103 | 中医学院 | 学术骨干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病研究,中西医结合调节炎症和免疫机制研究等相关方向 | 1 |  
| 20220104 | 中医学院 | 学术骨干 | 《伤寒论》理论实验文献相关研究、经方相关现代科学研究等相关方向 | 1 |  
| 20220105 | 中医学院 | 学术骨干 | 中医药国际化临床研究及产学研发展、疗效评价的方法学研究等相关方向 | 1 |  
| 20220106 | 中医学院 | 学术骨干 | 中医药新技术新方法研究、方药配伍规律与转化研究、中医药防治疾病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研究等相关方向 | 1 |  
| 20220107 | 中医学院 | 学术骨干 | 方剂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等相关方向 | 1 |  
| 20220108 | 中医学院 | 学术骨干 | 天人相应、五运六气、系统中医学、藏象理论等相关方向 | 1 |  
| 20220109 | 中药学院 | 学术骨干 | 中药有效成分功能基因研究,药用植物内生菌、肠道菌与中药成分互作研究,中药鉴定新技术新方法研究等相关方向 | 1 |  
| 20220110 | 中药学院 | 学术骨干 | 药用载体材料设计优化与中药活性成分结构修饰等相关方向 | 1 |  
| 20220111 | 中药学院 | 学术骨干 | 中药监管科学等相关方向 | 1 |  
| 20220112 | 中药学院 | 学术骨干 | 中药物质基础、药物合成、基于中药单体成分的结构修饰等相关方向 | 1 |  
| 20220113 | 中药学院 | 学术骨干 | 药理学研究等相关方向 | 1 |  
| 20220114 | 中药学院 | 学术骨干 | 中药药理以及新药研发等相关方向 | 1 |  
| 20220115 | 生命科学学院 | 学术带头人 | 中西医结合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免疫学等相关方向 | 1 |  
| 20220116 | 生命科学学院 | 学术骨干 | 中医药大数据、中医标准化等相关方向 | 1 |  
| 20220117 | 生命科学学院 | 学术骨干 | 医工交叉、生物信息学等相关方向 | 1 |  
| 20220118 | 针灸推拿学院 | 学术带头人 | 针灸临床评价、针灸基础研究等相关方向 | 1 |  
| 20220119 | 针灸推拿学院 | 学术带头人 | 推拿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机理研究、儿科推拿退热机制研究等相关方向 | 1 |  
| 20220120 | 针灸推拿学院 | 学术骨干 | 推拿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机理研究、儿科推拿退热机制研究等相关方向 | 1 |  
| 20220121 | 针灸推拿学院 | 学术骨干 | 神经生物学研究、医工交叉、针灸临床和机制研究等相关方向 | 1 |  
| 20220122 | 管理学院 | 学术带头人或学术骨干 | 大数据、人工智能、数据科学及与医学相关的交叉研究方向 | 1 |  
| 20220123 | 护理学院 | 学术带头人或学术骨干 | 基础护理、临床护理、护理教育等相关方向 | 1 |  
| 20220124 | 人文学院 | 学术骨干 | 知识产权等相关方向 | 1 |  
| 20220125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学术带头人 | 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共党史(党的建设)、中国近现代史等相关方向 | 1 |  
| 20220126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学术骨干 | 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共党史(党的建设)、中国近现代史等相关方向 | 1 |  
| 20220127 | 国学院 | 学术骨干 | 古典文献(古代汉语、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语言文字)等相关方向 | 1 |  
| 20220128 | 国学院 | 学术带头人或学术骨干 | 艺术类等相关方向 | 1 |  
| 20220129 | 体育教学部 | 学术骨干 | 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康复等相关方向 | 1 |  
| 20220130 | 中医药研究院 | 学术骨干 | 中药物质基础分析或作用机制研究等相关方向 | 1 |  
| 20220131 | 中医体质与治未病研究院 | 学术骨干 | 中医药基础及临床研究、生物信息学、生物物理学、临床流行病学、统计学等相关方向 | 1 |  
| 20220132 | 疫病研究院 | 学术带头人或学术骨干 | 疫病防治的生物学机制、生物信息学等相关方向 | 1 |  
| 20220133 | 北京中医药大学重点实验室(筹) | 学术骨干 | 中医药防治代谢病机理研究、代谢病中药药理学研究、中药信息学研究等相关方向 | 1 |  
| 20220134 | 北京中医药大学重点实验室(筹) | 学术带头人 | 代谢性疾病发生机理及防治研究、代谢病药理学研究等相关方向 | 1 |  
| 20220135 | 北京中医药大学重点实验室(筹) | 学术带头人 | 神经认知障碍的机制和中医药防治等相关方向 | 1 |  
| 20220136 | 北京中医药大学重点实验室(筹) | 学术骨干 | 神经认知障碍的机制和中医药防治等相关方向 | 1 |  
| 20220137 | 北京中医药大学重点实验室(筹) | 学术带头人 | 化学生物学、药物化学、系统生物学等相关方向 | 1 |  
| 20220138 | 北京中医药大学重点实验室(筹) | 学术骨干 | 生物信息学、药物化学等相关方向 | 1 |  注:以上岗位的其他相关招聘要求详见北京中医药大学招聘网(http://hrzp.bucm.edu.cn:8080/zp.html)。后续招聘岗位将在北京中医药大学招聘网动态更新,请及时关注。 三、招聘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热爱教育事业,热爱高校工作,遵纪守法,品德优良,身心健康,具有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3.学术带头人岗: (1)招聘人员类别为社会在职人员、留学回国人员; (2)社会在职人员应具有正高职称,留学回国人员应达到学校正高学术水平; (3)原则上应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并取得相应学位,特别优秀者可适当放宽; (4)原则上不超过45周岁,特别优秀者可适当放宽; (5)特别优秀者可同时申报学校“壶天人才计划”壶天学者岗、壶天青年学者岗。请详细阅读https://www.bucm.edu.cn/zpqs/78727.htm,并在填报招聘信息时明确申报意向,无需额外填报提交“壶天人才计划”申报材料。 4.学术骨干岗: (1)招聘人员类别为社会在职人员、出站博士后、留学回国人员; (2)社会在职人员应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副高仅限京籍),出站博士后、留学回国人员应达到学校副高及以上学术水平; (3)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并取得相应学位; (4)具有副高职称或可达到副高学术水平的年龄原则上不超过35周岁,具有正高职称或可达到正高学术水平的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0周岁; (5)特别优秀者可同时申报学校“壶天人才计划”壶天青苗学者A类岗、壶天青苗学者B类岗。请详细阅读https://www.bucm.edu.cn/zpqs/78727.htm,并在填报招聘信息时明确申报意向,无需额外填报提交“壶天人才计划”申报材料。 (6)出站博士后、留学回国人员达到壶天青苗学者B类岗学术水平要求,但超龄的,可申报“特聘副研究员岗”(事业编制)。 5.博士后人员须为2023年出站的非定向博士后。 6.留学回国人员应在国(境)外完成学业,或出国(境)前已获得博士学位,出国(境)进行博士后等访问研究,符合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就业落户派遣要求。 7.具有副高职称的社会在职人员须为京籍(具有北京市常住户口),且人事、档案关系均在北京。 8.具备岗位所需的专业或者技能条件。 9.符合所申报岗位的相关要求。 四、招聘程序 1.接收简历 2.资格及思想政治情况审查 3.基层单位师德及业务能力考核 4.学校综合考核 5.学校审定 6.体检、考察 7.公示 8.签订工作意向书 9.办理入职手续 五、招聘时间 学校全年接收简历,视接收简历情况安排开展后续招聘程序。如岗位已招聘到合适人选,则该岗位将不再接收简历。 关于招聘程序各阶段的具体时间将另行通知。应聘者请保持通讯畅通,因个人原因造成未按约定时间参加招聘相关环节的,视同本人自动放弃,责任由应聘者本人承担。  六、应聘方式 接收简历期间只接收招聘网的网上应聘申请,所提交的应聘申请信息及材料须真实、准确、完整。原则上简历信息填写不全者、附件材料上传不全者不予审核通过。资格审查贯穿招聘工作全过程。在招聘各环节发现应聘者不符合报考资格条件的,或发现应聘者提供的材料、信息不真实的,均可取消其应聘资格或者录用资格。 七、待遇及其他说明 1.入选“壶天人才计划”的录取人员,按照“壶天人才计划”对应岗位的待遇执行;未入选“壶天人才计划”录取人员按校内事业编制相应岗位待遇执行。 2.有意向加入北中医的外籍人士请查看“壶天人才计划”招聘启事。 3.凡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及在京3所附属医院教职工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近姻亲关系或其他亲属关系的应聘者(具体参照《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回避规定》),需在报名系统中填写情况,并承诺内容真实准确。应聘者如未全面填报或者有意隐瞒相关亲属关系的,立即取消其应聘资格或者录用资格,并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4.对于提供虚假信息、资料等违反公开招聘纪律的应聘者,取消应聘资格;对违反以上相关规定的已入职人员,解除合同。同时,学校可视情况追究个人法律和经济责任。 5.拟聘人员应于学校规定的期限内办理完毕报到入职手续,否则视为主动放弃入职资格。原单位有离职脱密等要求的,须第一时间与相关用人单位、学校沟通,及时妥善办理相关手续。 八、联系方式  (一)设岗单位 招聘岗位相关问题请联系各设岗单位联系人及招聘系统中各岗位联系人。(来电时请说明是在博士招聘网看到的信息) 
| 单位 | 联系人 | 联系方式 |  
| 中医学院 | 苏老师 | (010)53912014,renshi_zyxy@163.com |  
| 中药学院 | 窦老师 | (010)53912100,djj0205@163.com |  
| 生命科学学院 | 裴老师 | (010)53912158,pwx3yy@163.com |  
| 针灸推拿学院 | 侯老师 | 15120012724,shuyuxinqing@163.com |  
| 管理学院 | 王老师 | (010)53912247,bucmwhy@163.com |  
| 护理学院 | 周老师 | (010)53912281,zhouyingxia607@163.com |  
| 人文学院 | 徐老师 | (010)53912316,rwxyoffice@126.com |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王老师 | (010)53912355,mksoffice@126.com |  
| 国学院 | 于老师 | (010)53912391,bucmgxy@126.com |  
| 体育教学部 | 高老师 | 13501397761,308478928@qq.com |  
| 中医药研究院 | 张老师 | (010)53911879,bjzyyyjy2016@sina.com |  
| 中医体质与治未病研究院 | 张老师 | (010)64286766,tzyjyrs@126.com |  
| 疫病研究院 | 董老师 | 18710116156,zyybyjy@bucm.edu.cn |  
| 北京中医药大学重点实验室(筹) | 张老师 | (010)53911879,bjzyyyjy2016@sina.com |  (二)人事处(人才办) 1.人事科 公开招聘有关问题请咨询人事科。 联系人:王老师、闫老师 联系电话:(010)53911048     邮箱:bucmzhaopin@126.com 2.人才办 壶天人才计划有关问题请咨询人才办。 联系人:鲁老师 联系电话:(010)53911049 联系邮箱:BUCMrencaiban@163.com (三)系统技术支持 招聘网站使用有关问题请联系系统工程师。 联系人:张工 联系电话:17862513259 邮箱:bucmrenshigcs@163.com 我们热诚期待您的加入!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2年12月2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