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医科大学创建于1937年,是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福建省卫生人才培养中心、医学科学研究中心和医疗卫生服务中心。 
学校设有21个学院(部),4所直属附属医院。现有教职医护员工13540多人(含附属医院),在校全日制学生17000多人;现有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护理学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等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9个。现有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博士后工作站,2个院士工作站。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化学和神经科学与行为学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现有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等省级一级学科6个,拥有肿瘤免疫药物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消化道恶性肿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44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福建省分中心、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福建省分中心等2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福建省分中心。“十三五”以来,承担各类科研项目5000多项,发表SCI收录论文8400多篇。获中华医学科技奖、福建省科技进步奖、福建医学科技奖等174项。 
一、需求计划 
| 
 岗位  | 
 学科、专业或研究方向  | 
 联系方式  |  
| 
 基础医学院 
教学科研岗  | 
 基础医学类、临床医学类、医学技术类、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药学类、生物科学类(生物信息学、智能医学工程相关专业)、计算机硬件技术类(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 
 张老师0591-22862299  |  
| 
 公共卫生学院 
教学科研岗  |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生物信息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卫生毒理学、卫生管理、卫生政策、检验检疫、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病原生物学、行政管理、公共管理、经济学、数学  | 
 陈老师0591-22862510  |  
| 
 药学院 
教学科研岗  | 
 药学类、医学类、药理学、药物分析学、药物化学、药剂学、天然药物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化学生物学、结构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基础化学类(交叉融合药学研究方向)  | 
 廖老师 
0591-22862692  |  
| 
 医学技术与工程学院 
教学科研岗  | 
 生物信息学、医学信息学、生物信息技术、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转化医学、医学影像技术、临床医学、医学免疫学、临床检验诊断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物理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眼科学、视光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计算机软件技术类、计算机信息管理类、计算机硬件技术类、数学类、电气自动化类(智能科学与技术、自动化、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生物医学工程、智能电子技术、智能产品开发、医学信息工程)  | 
 林老师0591-83569250  |  
| 
 护理学院 
教学科研岗  | 
 护理学类、临床医学类(临床医学、儿科学、妇产科学、内科学、精神病与神经卫生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妇幼保健医学、妇幼卫生、少儿卫生妇幼保健学)  | 
 胡老师0591-22862526  |  
| 
 健康学院 
教学科研岗  | 
 社会学、心理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康复学、运动医学、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 
 杨老师0591-22862389  |  
| 
 文理艺术学院 
教学科研岗  | 
 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现代汉语语言学等  | 
 杨老师0591-22862883  |  
| 
 马克思主义学院 
教学科研岗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  | 
 姚老师0591-22869653  |  
| 
 免疫治疗研究院 
科研岗  | 
 免疫学、肿瘤学  | 
 陈老师0591-22865802  |  
| 
 卫生健康研究院 
科研岗  | 
 经济贸易类、统计学类、卫生管理类、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公共管理类  | 
 杨老师0591-23533921  |  
| 
 神经科学研究院 
科研岗  | 
 神经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生物医学  | 
 林老师0591-22868679  |  
| 
 福建省新药安全性评价中心科研岗  | 
 病理学、兽医病理学  | 
 康老师0591-22862587  |  
| 
 公共技术中心 
科研岗  | 
 生物学类、医学类、基础医学类(放射医学)、临床医学类(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 
 陈老师 
0591-22862408  |   
二、引进人才类型及待遇 
| 
 岗位类型  | 
 科研启动经费(万元)  | 
 年薪(万元)  | 
 购房补助(万元)  |  
| 
 杰出人才 
(第一层次)  | 
 面议  | 
 100-200  | 
 别墅一套(在职居住,过渡期2年),购房补助300万元  |  
| 
 领军人才 
(第二层次)  | 
 300-500  | 
 80-120  | 
 别墅一套(在职居住,过渡期2年),购房补助200万元  |  
| 
 卓越人才 
(第三层次)  | 
 200-300  | 
 60-100  | 
 购房补助150万元  |  
| 
 学术骨干 
(第四层次)  | 
 120-150  | 
 50  | 
 购房补助100万元  |  
| 
 青年 
拔尖人才 
(第五层次)  | 
 自然科学类(万元)  | 
 人文社科类(万元)  | 
 40  | 
 购房补助50万元  |  
| 
 100  | 
 25  |  
| 
 青年 
优秀人才 
(第六层次)  | 
 自然科学类(万元)  | 
 人文社科类(万元)  | 
 35  | 
 购房补助40万元  |  
| 
 50  | 
 15  |  
| 
 海内外优秀博士  | 
 自然科学类(万元)  | 
 人文社科类(万元)  | 
 享受3年生活补贴1800元/月+相应职级工资+五险一金  | 
 购房补助12万元  |  
| 
 15  | 
 6  |   
❋所学专业有列入当年度《福建省紧缺急需人才引进指导目录》范围之内的省外、海外引进人才,经批准,还可享受省财政引进人才生活津贴(2000元/月)和住房补助(正高18万元、其他14万元)。 
三、应聘方式 
福建医科大学人才申报表 
四、联系方式 
联系人:张老师、王老师 
联系电话:0591-22862961 
传真:0591-22862012 
联系地址:福建省福州市大学新区学府北路1号福建医科大学人事处(邮编:350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