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8月28日电,北京大学新闻中心网站今日刊发题为《邹恒甫始终不现身,社会该咋办?》的评论文章。文章指出,严查真相,给全国人民一个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交代,这是北大在这次事件中所作出的庄严承诺。据校方介绍,目前调查工作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找不到邹恒甫,希望他尽快现身。文中措辞严厉前所未有,同时时评专家曹林立马发表《指控北大 请邹恒甫拿出证据》一文(中青报),似乎把舆论矛头直逼邹恒甫先生,要他站出来说话,拿出证据来,否则就不好办。
作为学者,有必要回顾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便于从中发现问题,而不是自说自话,胡说八道。作为学者,首先是讲证据。证据在哪里呢?从举报人的信息入手调查,对不对。我们来看北大的初步调查结果吧。
据新京报消息:纪委监察室和督查室自2009年12月以来收到的各级各类信访举报中,没有任何涉及“邹恒甫微博”所述内容的情况。接受访谈的梦桃源餐厅的全部68位员工中,没有任何人反映自己曾遭受到或者听说有同事曾遭受到“邹恒甫微博”反映的情况。(2012年08月28日)从以上看,调查者明显是犯了一个客观上的错误。邹恒甫博士不在北大多年,被开除了,何以知道这种情况。所以,调查者必须从聘任邹恒甫先生开始调查直到2007年除名前后,当然,也可以延续至今。
众所周知,这些年,北大是出了一些事件,报纸也披露了一些具体的东西。调查者以梦桃源开业时间为起点展开调查,相信也是较为科学的。但是举报人对事情了如指掌,应该还是在北大任教这段时间,否则调查者是脱离实际的,不合符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这个原则。还有在梦桃源北大医疗室吃饭时,这个怎么调查?显然,这样的调查是狭义的调查。这是其一。
调查者的方法不灵活,有点刻舟求剑。这几年,有多少事情变得物是人非。调查工作是较慢长的,总结一些经验,也是不无益处。急于下结论,只能适得其反。这就是大家要说的,是北大严查还是严查北大的问题。第三方调查、多方调查,才有助于问题的解决。这是其二。
只有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实事求是,不走过场,才能真正做到调查者所说的:严查真相,给全国人民一个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交代,这是北大在这次事件中所作出的庄严承诺。从整个事件来看,不管邹恒甫先生是否被追究责任,公众特别是政府应该追究北大有关领导的责任,是失职还失察,当初是谁把邹恒甫聘请到北大的,为什么政审这么容易过关,应该追究当事人邀请人责任。这是其三。
综上所述,与其北大严查,倒不如严查北大!北大问题如此之多,才会引起世人议论。所议者何为,是因为爱之深痛之切也。北大是中国人的北大,不是某个人的北大。正因为如此,有人举报北大,就必须查清楚一些,搞得水落石出。我们应该相信邹恒甫先生还是爱北大的,始终会站出来说话,不要急,历史总有雾开云散时。北大站直,不要倒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