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博士招聘网 > 资讯频 道 > 高校教师新闻 > 正文
博士生就业遭遇学历“查三代” 博士求职高校也不易
2012年9月17日    博士招聘网
分享到:
"如果统计一下50岁左右的两院院士,会发现相当一些人都不是"985"高校的本科毕业生。如果按照今天的政策,他们连成为重点大学教师的资格都没有了。”正当大学毕业生求职季,一些博士生遭遇学历“查三代”(查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毕业院校,有的要求三者均为“985”高校)怪现象,民建会员、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李风华对此颇感无奈与担忧。

  李风华说,近年来,高等学校(特别是985、211院校)在师资聘用中存在着一个令人堪忧的普遍现象,就是过分强调所谓第一出身(即本科出身),使得一些优秀青年人才难以为学校所聘用。

  2011年,李风华所在的系所遇到一位非常优秀的博士毕业生。面试后,感觉他思维敏锐,学术意识强,并且符合学科建设的需求。但只是因为这名毕业生的第一学历,即本科学历非211院校,不符合学校的聘用政策,虽然经过几次争取,终究未能聘用。

  据了解,目前这种因为第一学历歧视而导致高校未能聘用优秀人才的现象还非常突出。虽然总体上来看,第一学历比较优秀的博士毕业生在概率上优于第一学历非211的博士生,而一旦将第一学历作为硬性条件,往往适得其反。“长此以往,我们将会看到,过分强调高考时所决定的出身,将对中国科研工作者的选拔、培养造成负面效应。”李风华说。

  “我自己当年在北大读博时,感觉出身较差的同学反而普遍不比那些本、硕、博都在北大完成的同学差。”李风华认为,俗话说“英雄不论出身”,现在高校聘用中论“第一出身”的做法,让人难以理解。“应该看到,很多所谓"出身差"的人才,只是由于不善于考试,或是偏科,高考才未能进入985、211大学,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科研潜质差。此外,更有一些人,虽然出身较差,但因为极其勤奋刻苦,才在读研、读博阶段取得了更为优秀的科研成就。”

  “聘用师资,学校应当看其长远的学术走向,不能简单地拿出身和当前成果作为标准来衡量。”李风华建议,教育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对于各个高校的出身歧视予以明令禁止,以利高校的学术科研健康和谐发展。其次,高校师资聘用政策应当坚持成果与潜质相结合的导向,摒弃目前盛行的看出身再加成果的导向。

  针对目前各高校都程度不一地存在着“白头讲师”现象,这些教师在进入高校之后,视教职为“铁饭碗”,未能潜心学术科研。为避免新进教师丧失科研动力却同时占据教职的现象,李风华建议应当在科研型大学推行讲师转岗制度。如果新进教师不能胜任教学科研职责,则转为行政岗,为更能够胜任的人才留出空缺。

[复制链接] [收藏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本文] [返回页顶] [返回首页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专区 | 用户反馈 | 合作伙伴 | 联系 我们
Copyright(C) 2005 - 2015 www.51bosh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博士招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86279号-2
客服电话:010-69750702 传 真:010-69750702
未经 博士招聘网 同意,不得转载本网站之所有招聘信息及作品,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