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博士招聘网 > 资讯频 道 > 高校教师新闻 > 正文
大学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的提升需要真抓实做
2012年9月5日    博士招聘网
分享到:
  近日召开的上海高校领导干部工作会议强调,提高大学教学质量的最关键因素是教师,没有教师的质量就没有学生的质量。要把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的来源和结构作为工作重点,严把入口关,提高任职标准和品行要求;要把中青年教师培养作为重中之重,重视优秀人才引进,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要强化高校教师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建设,引导教师以教书为荣、以教学为乐,热爱教育、热爱学生,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用人格魅力和知识学养教育感染学生,把向上精神传递给学生。
  高校教师队伍尤其是中青年教师整体教学或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水平,直接关系到一所高校人才培养的高与低。抓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不抓好抓实每一位教师的教书育人能力,那就好比是隔靴搔痒,口号喊了再响,恐怕也是白搭。
  笔者以为,当下,要提升高校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的教书育人能力,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真抓实做:
  首先是要让高校教师具有教书育人的敬畏心和事业心。高校教师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的使命,这让全社会都对高校教师心存敬畏和钦佩;高校教师自然更应具有敬畏之心,才能不敢也不会存有懈怠之心、慢待之为。高校的课堂是神圣的,是传授“高深学问”的场所。要站稳高校讲台,就必须努力具备高深的专业学问基础、精准高明的育人理念和方法''高尚的教风和师德。教书育人的学问实在是大得很,穷教师的毕生精力与时间也未必能全部掌握。所以,高校教师只有把心思和精力凝聚在教书育人上吗,兢兢业业地上好每一堂课,才能无愧于教师这一光荣称号。
  其次高校教师要有强化教学改革的自觉性、迫切性和创造性。高校教师的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和科研等等教书育人的本领培养和显示,如今可以说是越来越不容易了,越来越需要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聚精会神、全力以赴地去从事、去应对、去攻克和取得一个个成果。在当下,面对90后年轻大学生,即使是教学经验丰富、科研水平颇强的老教授,也是时不时地“遇到新问题”,“碰到新挑战”。恐怕谁也不敢说站在课堂上底气十足、应用自如,上好课是手到擒来、小菜一碟了。所以,一切不甘平庸也不敢平庸、不甘被学生问倒也不敢被学生轻视的高校教师,是必须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不能固守原有的那“一亩三分地”,要有“凤凰涅槃”那样的勇气和决断,来给自己重新充电。教师面临着再学习、再深造和站在新起点上再出发的新挑战。所以,当下,要变“知识为本”为“素质为本”,着力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靠一本教材、一本教案就能站稳讲台,恐怕已是很不现实的一厢情愿了。
  再次,要继续大力营造提升高校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的政策环境和文化环境。曾经有不少人以为,高校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完全可以也应该非常乐意在清苦的条件下教书育人,付出理应大于得到。这实际上是把对高校教师的高标准严要求和对高校教师待遇与地位的兑现分割开来了,是对高校教师工作价值和社会贡献的不重视和不尊重。所以,要提振广大高校教师教书育人的热情、自觉性和主动性,较为实际也应该有效的做法是,既要提倡大家学习优秀教师,以教书育人为荣;又要千方百计地改善高校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为他们排忧解难,解除后顾之忧。这样的话,不用扬鞭自奋蹄。广大高校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应该能自觉地求进求变,拒绝平庸,锐意进取和冒尖;同时,也会比较自觉地摆正自己和学校的关系、和学生的关系、和事业的关系,克服自己在教书育人能力上的种种缺陷与短处,让自己变得“强壮些”,让自己上的课得到学生的由衷好评,让自己的事业发展之路越走越顺畅些。
  当然,高校的文化建设和有利于教师教书育人能力提升的政策环境的营造和优化,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文化的力量是强大的,制度的效应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文化环境和政策制度环境好了,高校教师的心情舒畅了,事业远景敞亮了,有奔头了,能不把心思和精力放在自己所钟情、所追求的事业上吗?
[复制链接] [收藏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本文] [返回页顶] [返回首页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专区 | 用户反馈 | 合作伙伴 | 联系 我们
Copyright(C) 2005 - 2015 www.51bosh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博士招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86279号-2
客服电话:010-69750702 传 真:010-69750702
未经 博士招聘网 同意,不得转载本网站之所有招聘信息及作品,违法必究